找到相关内容64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偶得

    。但心中完全没有了世俗之相,才能彻悟真如。所心说“无相”既是世界本来之相,又是佛弟子修行所要达到的境界,也就是要“于相而离相”,也只有做到“无相”,才能真正做到“法体清净”。  再说“无住”。佛教认为...分别,也就是说在做到“无念”的同时,也才能真正地不障真如自性,这也就是“离相”、“离住”了。 小根与大智   六祖初谒五祖忍大师时,对于五祖的问话,六祖的回答颇具机锋,可以说是慧水溢流,“人虽有...

    释普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2555626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浅说

    为体”,“无住为本”,“无念为宗”。“无相为体”:就是对于各种对立的“相”,“于相而离相”,做到超尘脱俗,视而不见。“无住为本”:不是“念而不住”,而是“无住一处”,这是做到“于相而离相”的基本途径。...

    黄志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263981.html
  • 净土与禅

    称  为初祖。按此,释迦以「涅盘妙心,实相无相」为正法眼藏  ,彼于不立文字中,而不碍  254页  建立「涅盘妙心,实相无相」之句义,然后知圣人即相而离  相,非离相离相也。盖欲令众生,因指见月,...

    刘承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670877.html
  • 禅宗要领---坡主

    门头放光”。一落恶空无为,便是黑窑里鬼家活计。   用相不着相不粘相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,也可表达成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(不着相求),不离佛求不离法求不离僧求(亦不离相不落空)。   要理第四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3551922288.html
  • 起信与唯识(上)

    真如门中谈真如即体,以清净相、具德相、摄染相三相归体,曰真心。在生灭门中谈用,以真如成生灭,而有本觉、不觉、始觉三相,或自性相、覆障相、出离相三相,称如来藏[6]。   真如门摄相用以归体,直谈真如,...喻中水动的起、灭相。由此随缘义成立了真如(如来藏)与无明的互熏。真如为无明所熏覆,故杂染诸法流转不断;真如熏习无明,可渐至还灭。流转为真如的覆障相,还灭是真如的出离相。   上述义理完全符合如来藏系的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2140044.html
  • 禅修的利益

    ,反求诸己。   2. 自我更新,不断进化。   3. 自我实践,不向外求。   4. 自我离相,不计胜负。   除了上述四点外,我们也要注意:   1. 放下俗务,以准备受教的心态进禅堂。   2.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64822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是怎样一部经典

    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“本来无一物”,就是《金刚经》离相无住、性空无所得的道理。   4、中道...

    王雷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1250744.html
  • 慧能心性思想的特征:自心本体与“三无”之旨

    万法即万物的本体,《坛经》及其所昭示的南宗禅均持如是立场。   《坛经》中另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以无相、无住、无念阐释自心、自性的体、相、用。   无相的标准定义是“于相而离相”。“外离一切相,但能离相,性体清净,此是以无相为体。”【《坛经》第17节。】这样的“无相”是对心体本然状态的一种说明。世人对于声色诸相容易产生执著,神秀等北宗禅师教人看心就易于著于心相,看净而著于净相亦有违心体的本来面目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0153440.html
  • 敦博本《坛经》片段试校

    何名为相[5]?无相,于相而离相;无念者,于念而不念;无住者,为人本性,念念不住。前念、念念[6]、后念,念念相续,无有断绝。若一念断绝,法身[7]即离色身[8]。念念时中,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。若住念,念即住,名系缚。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,即无缚也。[是][9]以无住为本。  “善知识,外离一切相[10]。但能离相,性体清净[11],是以无相为体。于一切境上不染,名为无念。于自念上离境[12],不于法上...

    汪韶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257992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初探

    ,从上以来,先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。无念者,于念而无念。无住者,人之本性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。“无念”不是说对任何事物都不想,万念除尽,而是说在与外境接触时,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,也就是所谓“于念而无念”。“无相”不是说不要与外境接触,而是在与外境的接触时不产生任何表象,以保持内心的虚空寂静,也就是所谓“于相而离相”。“无住”就是不执著,也就是说心不执著在外境上,对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563973.html